在中國,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在減慢,而在世界其他地方疫情卻加速蔓延。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布魯斯·艾爾沃德說:“由于積極應對,數十萬中國人避免了感染。”他還表示,中國所用的辦法是“老式的公共衛生工具”,但“配以嚴厲和創新的方式,規模前所未見”。美國媒體總結了中國抗疫的十大強力措施,一起來看看吧!
1.火車不在疫情重災區武漢停靠。當艾爾沃德率領的世衛組織考察團在武漢下車時,其他許多車廂空空的列車疾馳而過。美國急診醫師學會全國發言人吉萊斯皮表示,火車等密閉形式的運輸工具可能成為疾病的傳播媒介。
2.在中國,懷疑自己感染病毒的人可以去全國各地的發熱門診。他們將接受體溫檢查,并告知醫生其癥狀、病史、旅行史以及任何與感染者的接觸。如有必要,患者可能會接受CT掃描,這是對新冠肺炎進行初步篩查的一種方法。艾爾沃德表示:“每臺機器每天可能做200次掃描。而在西方的醫院通常每小時只能掃描一到兩次。”
3.病毒檢測容易且免費。中國政府明確表示,對這種新病毒的檢測是免費的,治療費用除醫保承擔的部分,剩余由政府負擔。而在美國,對新冠肺炎的檢測能力目前仍然遠遠落后于許多國家。
4.中國工人夜以繼日辛苦工作,火速建成新醫院。為抗擊疫情,中國迅速建成了有1000到1300張病床的醫院,其中一家在6天內建成,另一家15天內建成。艾爾沃德說:“他們會在24至72小時內把一個訓練中心或體育館改造成收治患者的場所——這就是他們為武漢增加1000個床位所需的時間。”
5.為遏制病毒傳播,中國隔斷整個醫院病房。艾爾沃德說:“中國所做的不是設立一些隔離病床,而是修建帶窗戶的墻。他們把整個病房封起來,把40張病床到100張病床整合成一個隔離病區。”他說,速度也是遏制疫情的關鍵,“發現、隔離和跟蹤密切接觸者越快,就越能成功控制疫情。”
6.中國使用技術追蹤每一個病例。考察期間,艾爾沃德看到,追蹤全國疫情的急救中心使用巨大的屏幕顯示每個聚集性感染。官員們密切追蹤病例傳播的地點,發現問題就毫不猶豫地聯系當地的防疫小組。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體也分享了有關病毒的準確、最新信息,糾正互聯網上泛濫的虛假錯誤信息。
7.推遲非緊急醫療服務,把許多醫生的診視放到網上。艾爾沃德說:“有一個地方的人表示,現在50%的咨詢是在線進行的;把通常在線下做的全部搬到線上,以非常有秩序的方式維持正常的醫療服務、開具處方等。”
8.中國人待在家里隔離時較容易獲得額外的食物和供應。許多人不得不在線訂購食物,有人送貨。相比之下,世界其他地區,對隔離的擔心導致了恐慌性搶購和廁紙短缺。
9.人們迅速轉換角色協助抗疫。艾爾沃德說,中國全國上下支援湖北。其他省份向湖北派出4萬多名醫護人員,還有許多志愿者。艾爾沃德說:“高速公路工人可能會測體溫、送食物或尋找密切接觸者。在一家醫院,我見到一位女士教人們穿防護服。我問,‘您是傳染病專家嗎?’不,她是一名前臺。但她學會了。”
10.中國公民也在個人層面為抗疫做出自己的貢獻。與美國有報道稱人們爭搶最后一瓶洗手液不同,艾爾沃德說,他對中國人團結一致的態度印象深刻。“武漢不是一個村子”,他說,當驅車進入這座規模不亞于紐約的城市時,夜深人靜,燈火通明。“每扇窗戶、每座摩天大樓背后,人們都在合力抗擊疫情。”
和中國抗疫的措施相比,美國所做的就差得太多了,醒準備前往美國的小伙伴們,由于美國的抗疫措施太差,我們一定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給自己做好最給力的措施,在疫情最危險的地方更要保護自己。在美國的住處盡可能打開門窗通風換氣,每日通風2-3次,每次不少于30分鐘。出門務必帶好口罩,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方,可保持安全距離。外出時戴口罩,勤洗手,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或手肘去捂住口鼻。